[ 你會驚艷,長下坡時按的第一個剎車,還有接下來的每一個剎車。 ]
" 前提是你已經習慣了C夾 ….. "
各位粉絲大家好~
我是小糾,捷世樂小編 ( 之一 )
最近組了一台碟煞車,在加上本來就有的C夾公路車
這篇跟各位分享騎乘過一段時間後的心得。
裝備概述:
C夾公路車:6.65kg
COLNAGO C60
Campaglono SuperRecord 2009
Lightweight Milenstain TU ( 煞車皮 ZIPP 白金版 )
座墊 : BERK Lupina padded 150
碟煞公路車:7.45kg
Specialized Tarmac S-Work DISC
ETap HRR 油壓碟煞電子變速
ZIPP Course 30 Disc
座墊 : BERK Lupina padded 150
重量:
以重量來說 : 同等級的變速跟車架, C夾跟碟煞大約差700~900 克.
C60 車架 比 S-WORK 重 , Lightweight 輪組比 Zipp 輕 .
兩個主要的大零件相互平衡之下,差異的就是比較單純的剎車相關組件的差異。
因為碟煞部分有幾個關鍵部分需要-補強:
-
花鼓 : 因為要補強煞車時扭轉的力量, 所以碟煞花鼓很難輕量化
-
鋼絲數量:也是要補強煞車時的扭轉力量,前輪的鋼絲數會比C夾輪組多
-
車架補強:車架在鎖附碟煞的區域補強,所以會比同等級C夾車架重60~100克
-
碟盤:多加的碟盤,一片約80~100克,兩片的重量就 double 囉~
所以碟煞車 “先天” 就是比較重!
Q:但是碟煞車用在哪裡比較適合呢?
A:山路,尤其長下坡
Q:那登山系公路車最需要甚麼呢?
A:輕量化!
對~ 您沒有看錯! 重量上來說這兩個條件是互相違背的。
但是如果考慮安全性! 小編可以放棄輕量化
那是不是放棄輕量化那就不如C夾車用跑零(鋁邊框)來的有便利性,雖然重一些
不過可以隨心所欲的更換輪組,甚至跟朋友交換使用 ( 畢竟大部分的人都用C 夾 )
以騎乘感覺來說 :
一級車架的調性與踩踏回饋都有一定水準
重量當然有一定的影響,但不影響爽度~
所以上坡的部份我們就不在這邊討論。
我認為下坡的部分才能展現出真正的差異
而最大的差異就在 “ 入彎的剎車點 ”!
碟煞的剎車靈敏度,可以在入彎前用較短的距離減速,然後再進入彎道。
C 夾車就是剎車距離要拉很長
尤其像我在確實剎車前還會試一下剎車減速的感覺
再抓看看需要多長的距離煞車後再入彎。
當然我們不是專業車手,這麼計較入彎煞車效率幹嘛~ 是不~
我們計較的不是什麼入彎煞車效率! Who cares~
我們要的 “ 安全感 “
有效率的入彎減速,感覺就很安心~
那鋁合金的輪組,像是跑零,是不是就有足夠的剎車效率呢 ? 這是肯定的 !
那究竟!到底!
什麼人該買C 夾車 ? 什麼人又該買碟煞車呢 ?
C 夾車適合幾乎所有人,如果使用的是鋁合金剎車邊的輪組
那所有的道路坡度幾乎都能應付,但如果喜歡用碳纖輪組
( 不管是為了輕量,還是造型 ) 就會挑剔騎乘的路線
像是騎武嶺必須要有補給車,這樣就不用下坡了~
喜歡更換輪組的人也適合 C 夾公路車
自己一組,朋友閒置輪組的都借來玩玩,也是不錯的體驗呢~
或是看著眼前的輪組思考著明天的路線要怎麼搭配~ 也是一種浪漫呀~
那 .... 碟煞公路車呢 ?
適合已經有C夾公路車的人,想要體驗不一樣的感覺~
適合第一台車就買碟煞公路車的人,定型就定心啦!今後一組輪跑天下~
適合只有一組輪組的人 ( 當然那輪組必須是碳纖維的! 因為根本不會磨耗呀~)
當然如果要很多輪組來更換我也不會反對啦~!
適合常常獨騎常上坡,然後又自己一個人下坡的人,剎車的安全感~ You Know~
( 這是偷練吧~ )
範例照片 : NO.22 鈦合金車架
青菜蘿蔔~
雖然常聽到 ”碟煞車是趨勢” 但我自己覺得 C 夾公路車有他的不可取代性!
愛玩車的人騎時也樂於分享~ C 夾車換零件 94 方便~
而我騎碟煞車的時候大多是自己騎呢~
跟朋友騎共享的開心~
獨騎時跟自己的對話~
都是必須的!
如果問我兩台要腳踏車要留哪一台呢?
家裡有地方我兩台都要留呀~
小編打廣告~